行业动态
首页 - 行业动态 - 正文
酒文化同样深邃
发布日期:2022/10/30 点击次数:1835

什么是酒?《说文》中解读,酒,就也。所以就人性之善恶。这里的酒就不仅仅是物质形态的存在,更是精神层面的表现。

中国古代文化史专家柳诒征先生认为:“古代初无尊卑,由种谷作酒之后,始以饮食之礼而分尊卑也。”

春秋战国时期,儒家就提出“百礼之会,无酒不成”的观点,庄子则提出了“醉者神全”的概念:“夫醉者之坠车,虽疾不死。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,其神全也。乘亦不知也,坠亦不知也,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,是故遻物而不慴。


孔融的《与曹操论酒禁书》中更是洋洋洒洒列举了喝酒的好处,为酒正名,文章说:酒之为德久矣。古先哲王,祭帝禋宗,和神定人,以济万国,非酒莫以也。故天垂酒星之曜,地列酒泉之郡,人著旨酒之德。尧不千钟,无以建太平;孔非百觚,无以堪上圣;樊哙解厄鸿门,非豕肩钟酒无以奋其怒;赵之厮养,东迎其王,非引卮酒无以激其气。高祖非醉斩白蛇,无以畅其灵;景帝非醉幸唐姬,无以开中兴。袁盎非醇醪之力,无以脱其命;定国非酣饮一斛,无以决其法。故郦生以高阳酒徒,著功于汉;屈原不哺糟歠醨,取困于楚。由是观之,酒何负于政哉!


孔融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喝酒,而刘伶的《酒德颂》更加直接的从个人感受上写出了爱酒之人的内心独白:“兀然而醉,豁尔而醒;静听不闻雷霆之声,熟视不睹泰山之形,不觉寒暑之切肌,利欲之感情。俯观万物,扰扰焉,如江汉之载浮萍;二豪侍侧焉,如蜾蠃之与螟蛉。

在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中,更是离不开酒,在文人的笔下,酒为情感的载体,在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。比如:

寄托欢娱的心情: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、“坐上客常满,杯中酒不空”;

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:“劝君更进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、“渭北春天树,江东日暮云,何时一樽酒,重与子论文”;

酒助诗兴:“李白斗酒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”、“文章本天成,饮酒偶得之”;

酒能消愁:“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”、“春来无计解春愁,醉折花柳作酒筹”;

酒让人得到暂时的解脱:“利欲驱人万火牛,江湖浪迹一沙鸥。日长似岁闲方觉,事大如天醉亦休”。

酒与诗词歌赋结缘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寄托。酒助诗兴,酒消情愁,酝酿了无数优秀诗人的佳美诗篇,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酒文化。

酒也以其独有的个性传递着儒家思想中的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。

“仁者,爱人也”,霍去病倒酒于泉,与众将士痛饮,酒是爱兵如子的“仁”;

干了一碗酒,“同心协力,救困扶危,上报国家,下安黎庶”,在桃园三结义中,酒是千古传唱的“义”;

“饮酒者,乃学问之事,非饮食之事也”,酒是万世师表孔子提倡的“礼”;

“青梅煮酒论英雄、杯酒释兵权”,酒是一代枭雄的“智”;

“三杯吐然诺,五岳倒为轻”,酒是李白心中一诺千金的“信”。


从先秦起,“酒”就频频出现在文人墨客、股肱之臣的词章里,在酣畅的酒意中酝酿出万古诗情。经过岁月的沉淀,造就了富有“中国特色”的酒文化。

无论是政治、军事、经济,还是文化、艺术,酒已经渗透在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,化作为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。

或许有人会说,酒局之上谁还在讲文化呢?

在中国文化当中,曾对饮酒有着不一样的解读。

袁宏道在《殇政》指出:“酒徒之选,十有二;款于词而不佞者,柔于气而不靡者,无物为令而不重者,令行而四座踊跃飞动者,闻令即解不再问者,善雅谑者,持屈尊不分诉者,当杯不议酒者,飞斝腾觚而仪不愆者,宁酣沉而不倾泼者,分题能赋者,不胜杯杓而长夜兴勃勃者。

他还对饮酒的场景禁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:“饮有五合,有十乖。凉风好月,快雨时雪,一合也;花开酿熟,二合也;偶而欲饮,三合也;小饮成狂,四合也;初郁后畅,五合也。日炙风燥,一乖也;神情索莫,二乖也;特地排档,饮户不畅,三乖也;宾主牵率,四乖也;草草应付,如恐不竟,五乖也;强颜为欢,六乖也;草履板折,谀言往复,七乖也;刻期登临,浓阴恶雨,八乖也;饮场远缓,迫暮思归,九乖也;客佳而有他期,妓欢而有别促,酒醇而易,炙美而冷,十乖也。

简单的说,喝酒有五个合适,十个不合适的场景或者缘由。

那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懂酒的酒徒呢?

袁宏道说:“凡《六经》、《语》、《孟》所言饮式,皆酒经也。其下则汝阳王《甘露经》、《酒谱》、王绩《酒经》,刘炫《酒孝经》,《贞元饮略》,窦子野《酒谱》,朱翼中《酒经》,李保《续北山酒经》,胡氏《醉乡小略》,皇甫崧《醉乡日月》,侯白《酒律》,诸饮流所著记传赋诵等为内典。《蒙庄》、《离骚》、《史》、《汉》、《南北史》、《古今逸史》、《世说》、《颜氏家训》,陶靖节、李、杜、白香山、苏玉局、陆放翁诸集为外典。诗余则柳舍人、辛稼轩等,乐府则董解元、王实甫、马东篱、高则诚等,传奇则《水浒传》、《金瓶梅》等为逸典。不熟此典者,保面瓮肠,非饮徒也。 

也就是说不熟悉这些典籍的人,就是只知道往肚肠里装酒,算不得真正的"饮徒" 。

至于在酒局上喝酒的程度,清阮葵生在《茶余客话》更是直接说:“以逼为恭敬,以虐为慷慨,以大醉为快乐……必无礼无义不读书者。”

这样的文字内容不胜枚举,因此,在古代文人的心中,喝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而是需要仪式感的大事。

酒怎么会没有文化呢?

文人有八雅:琴、棋、书、画、诗、酒、花、茶。酒是其中之一。

文化是人赋予的属性,酒也好,茶也罢,都是文化的载体。

如果人没了文化,酒自然就失去了文化的韵味。


没文化的不是酒,是人。